中頻感應爐的加熱時間 二維碼
中頻感應爐的加熱時間是中頻爐設計中很重要的參數之一,關系到中頻感應爐的生產能力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產量,關系到客戶工廠的整個生產能力,還關系到客戶的營收平衡是否能達到、更加直接關系到班產量和年產量,因此中頻感應爐的加熱時間的設計選擇,對于中頻感應爐來說尤為重要。下面,海山電爐從理論角度來計算、解釋中頻感應爐的加熱時間的選擇。
1、中頻感應爐?的芯表溫差:? 中頻感應爐在加熱中,感應線圈的縱向磁場中圓形截面金屬坯料,不論電流頻率如何低,電流透入工件的有效加熱層深總是接近于0.4倍坯料半徑,即△2 =0.4R2。而從有效加熱層到坯料心部的繼續加熱必須靠金屬本身的熱傳導。感應加熱時的心表溫差(徑向溫差)就是這樣產生的。因此,在△2≥0.4R2的條件下,合理選擇頻率(見式2-3、2-4),會使坯料表面與心部透熱的路程最短。 2、中頻感應爐加熱時間計算: 中頻感應爐最短加熱時間tk根據熱傳導微分方程的特解求得: tk —— 為保證一定心表溫差的最短加熱時間(s); α—— 導溫系數。表示材料的溫度(熱量)傳遞能力的大小。 α=λ/Cγ (2-16) 式中:λ—— 導熱系數, C —— 比熱 γ —— 比重(密度),τ—— 付里葉準
S(α,1),-S(α,0)—— 輔助函數,可以從圖2-3 中查找。 其中: α= 1- △2/R2 (2-18)
鋼通過中頻感應爐加熱到1300℃,心表溫差ΔT為50℃時的最短加熱時間簡化公式的推導: 由(2-18),α= 1-△2/R2, 設△2≈0,∴α=1。 查圖2-3,可得: S(1,1)=0.125 S(1,0)= - 0.125 將α=1、S(1,1)=0.125和S(1,0)=- - 0.125代入(2-17),得:
經驗表明,將溫差值加大一倍計算,結果更加精確。 將τ、D2、△2、α值代入式(2-15), 其中:α= 6.4×10-6 (m2/s) 這就是ΔT=50℃時的中頻感應爐加熱時間簡化公式。 同樣,可得: ΔT=100℃, tk=5.9×104×(D2-Δ2)2 (s) (2-20) ΔT=150℃, tk=3.7×104×(D2-Δ2)2(s) (2-21) tk 是指坯料從進入中頻感應爐感應器開始加熱到離開感應器的時間。坯料離開感應器到鍛壓設備還有時間間隔。在這個時間間隔內,心表溫差以大約每秒1~2℃的速度繼續均溫。根據絕大多數鋼種的中頻感應爐加熱規范要求,多采用ΔT=100℃的公式(式2-20)計算加熱時間。 以上為等匝距中頻感應爐感應器加熱時間的確定,采用變匝距中頻感應爐感應器加熱可使加熱時間大大縮短。所謂中頻感應爐變匝距方式是指繞制感應器線圈的銅管(一般為矩形截面銅管)的軸向寬度(匝距)進料端較窄,出料端較寬,一般分為兩級或三級。這種設計是因為所有線圈內通過相同電流,磁場強度和單位功率在感應器進料端最大,使溫度很快升高。 坯料表面溫度升高到最終溫度需經過總加熱時間的10%~30%,即在占感應器總長10%~30%長度內,由于心表溫差大,金屬的熱傳導速率快,實現了快速加熱。 變匝距感應加熱時間的計算方法: ΔT=100℃, tk=2.5×104×(D2-Δ2)2 (s) (2-22) ΔT=150℃, tk=1.8×104×(D2-Δ2)2 (s) (2-23) 依照經驗:ΔT=50℃, tk=5.2×104×(D2-Δ2)2 (s) (2-24)
如有中頻感應爐需求,請致電13891812360國經理;更多中頻感應爐資訊,請關注陜西海山機電有限公司網站http://www.hszpl.com |